收到這一期的親子天下,看了一篇洪蘭教授的專欄「禮貌的必要」。

老實說我看得心理os直冒,唉呀唉呀。

洪蘭教授絕對比我更有資格談教育教養,我不是批評她的專業,我也曾認同過她的觀點。只是這一篇「禮貌的必要」讓我感覺洪教授的觀點也太普通了,普通到不需要寫一篇專欄來講禮貌的必要。

文章一開始說到她朋友的女兒從名校資優班轉到昂貴的私校,原因在女兒的同學來家裡玩的時候沒有禮貌,除了把開車接送的媽媽當成司機一樣又對家裡的阿嬤毫無尊重之心(把阿嬤正在看的電視節目聲音直接轉小聲沒有先問過),招呼同學來吃披薩沒有一個抬頭說聲謝謝或等一下馬上來之類的,只有她女兒說:妳放下就好。

當然我不能用一篇簡單的描述就斷定別人家的故事是怎麼發生的,也許整個過程不是這麼簡單,也許背後還有更多沒有說出來的原因,可是,洪教授就是這麼簡單的說明「沒禮貌」的過程。

我心中想:這位媽媽都不認識女兒的同學嗎?只有見過這一次嗎?如果不了解女兒的交友圈,這樣跟女兒之間也太陌生了吧?而且當場觀察出有問題的時候為什麼不直接溝通呢?女兒同學不禮貌,用「媽媽式的直接」就可以當場溝通了,溫暖的媽媽式的直接是不會讓女兒沒面子的呀。

媽媽式的直接。
我舉例:「咦,我怎麼沒見過你呀?叫什麼名字啊?」(即使認識知道名字都要說沒見過)這不就打開話匣子了嗎?溝通式的對話不就來了嗎?
如果我有女兒的話,我一定會說:唉呀,你們年輕女生皮膚真的好好喔,配上粉紅色的圍巾真的太映肉囉;你們手機袋子好可愛喔.......(可惜我的是兒子,我必須講電動和怪獸這一類的)。這種很容易打進孩子同伴的話語何其多,何必在女兒同學沒禮貌的時候忍那麼多次?有很多角度可以切入溝通,可以很輕鬆,可以又有趣又明白的當場表達出自己覺得孩子沒禮貌是不好的。如果這樣的溝通都有困難,那,轉到私校就比較好嗎?
另外,如果已經對女兒的同學很熟,你絕對知道為什麼她們會自己嘰嘰喳喳忙著講話忘記跟你打招呼,你一看就知道那個原因。

前半段,我看到的不是禮貌問題,我看到的是親子之間無法溝通的問題。文章中那位女兒還說出了老師教導過的話來回答家長:「在二十一世紀,時間寶貴,不要浪費在繁文褥節,有話就說,有屁就放。」由二手轉述的話語,沒有時空背景的說明,有可能是斷章取義,有可能是自己女兒想避開父母責備將意思扭曲......這種二手轉述的話,絕對要打折扣的呀!但是文中的家長卻因此認定學校老師的說法令人吃驚,於是轉學了。

好玩的是,後半段,洪教授提到「最近學生在立法院辱罵教育部長的事件」。唉呀唉呀!完完全全就是教育部跟學生之間毫無互動而產生的溝通不良再經由媒體斷章取義大肆渲染,洪蘭教授看到的是「禮貌的必要」,我看到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教育部長對學生說的話是謊言被拆穿,這是說謊的人不對呢?還是拆穿時的態度不對?
這樣的事情我完全不會看到禮貌問題,我看到的是大人不誠實,面子拉不下,還硬要壓下小孩的意見。

我衷心覺得新世代的孩子絕對不會比上個世代差。他們承受著上個世代的問題,那些環境污染、那些莫名其妙的道統,你們上一代享受過就丟惡果來讓他們承擔,還好意思說下一代怎樣怎樣,還用最沒有說服力的「禮貌」來教訓人,這真是看得我對孩子的處境感到十分委屈!(記得你們高高興興花掉的消費券這一類的東西嗎?你們官商勾結心知肚明吃掉的高額巨款(多數人也竟然允許那少少幾人可以胡亂花國家預算)?這些上一代像不負責任花天酒地通宵賭博的長輩一樣把家裡搞成一團爛污,還要下一代孩子為他們還債。面對這些人,孩子表達意見的重點應該是在有禮貌嗎?還是應該平等的就事論事?)
雖然有時候我也愛叨唸孩子,我要他們有禮貌,我要他們了解為什麼人與人之間需要有禮貌是基於對人的尊重,而孩子為什麼不能尊重另外一個人,必然有原因,我也要他們說出原因,一起共同的、慢慢釐清想法。

適當的禮貌是一件讓人舒服的事情,這個道理從古至今或許標準稍有改變,但是基本的尊重是絕對的。真的因為純粹沒禮貌而得罪人的孩子,也將在他日後的人生中因為自己的粗魯無禮受到懲罰。

洪教授有些說法我是贊同過的,但是「禮貌的必要」這種說法經常是被拿來掩蓋問題的障眼法。讓我忍不住花了一上午寫了這一篇。
(同一期雜誌,顏擇雅的那一篇專欄「和桑德爾學習親子對話」倒是很讓我學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iyiii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